21至22日,我市举办“优化绿色食品加工、助力以海兴市战略”院士专家阳江行活动。院士专家团队到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参观调研之后,又与我市各级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我市在优化绿色食品加工和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意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利用人才优势,培育创新动力,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技术优势,推动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发展。
快检技术为食品安全把好第一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院长石磊表示,食品安全不仅依赖于企业的道德建设,还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撑。
石磊介绍,受技术或其他条件限制,过去我们对食物的检测耗时长,而市场上一些快消、即食食品,往往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之后,这些食品已经被消费者购买食用了。目前,已出现了便携式、移动型的快检仪器,可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转基因以及肉类掺假等指标,当场即可获取结果,从接近源头的环节保证了食品安全,为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福音。
“企业对食品的检测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家制定的安全指标,还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不断向市场提供绿色、生态、健康的优质食品,这样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一帆说,企业还要在不断改进现有产品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互联网+”让食品“产得好”更“卖得好”
“阳江地处粤西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何让我们的绿色食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应当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张新长建议,发展绿色食品物流产业,建立一个绿色食品线上线下保质保畅的多元化立体营销模式,通过物联网射频识别、二维码等技术建立生产绿色食品方案,加强对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质量。“我们还可以根据各地销售情况反馈的信息,建立大数据体系,从而分析不同地域的不同口味和需求,让销售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张新长说。
如何让绿色食品产得好、更卖得好,除了要拓展销售渠道外,还离不开促进产品从初级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姚国成以水产品加工为例,直言不讳地指出,阳江渔业资源丰富,鱼产品产量高,但渔业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仍有待提高,要积极谋求与专业院校对接合作,加强海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推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人才“专家库”促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食品加工企业亦是如此。院士专家们纷纷围绕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领域面临的人才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引进人才固然重要,留住人才才是千秋大业。”张新长说,对于引进的人才,政府和企业除了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外,更重要是要为人才提供一个干事创业、施展才能的良好生态环境,最大化发挥人才的作用。
在培养本地人才、开发自身“造血”能力上,罗一帆建议,政府要依托我市现有的人才资源,建立一个“专家库”或专家平台,将分散的专家力量凝聚起来,专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企业反映问题,专家解决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专家广阔的人脉关系和丰厚的科学资源,积极谋求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发展双赢局面。
版权所有?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阳江市大数据发展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62564号-1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