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阳江新闻网 时间:2010-08-05 09:13 【字体:
转载分享:
0

(2010年1月20日在阳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丁锡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省“三促进一保持”各项政策措施以及粤西地区(阳江)现场会、粤西地区工作会议精神,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扩大内需,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国民经济总体全面稳固推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顺利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跨上新台阶

  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2%,比预期目标高0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1842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239∶405∶356调整优化为2009年的222∶404∶374。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2亿元,增长232%,比预期目标高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99%,提高373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5%和12%。

  (二)“三驾马车”发力提速,全年增幅居全省前列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7亿元,增长386%,比预期目标高136个百分点。其中,全市25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6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阳江核电站建设加快实施,阳西电厂1、2号机组并网发电,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开馆,海陵大堤修复通车,阳阳高速公路、海陵风电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及房地产开发亮点纷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政道路建设、“一河两岸”整治、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南新区开发、保利集团综合开发等项目顺利推进。同时,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发挥积极作用,共争取国家、省安排我市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72个,安排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约23亿元。

  预计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24亿美元,增长101%,实现逆势增长。对北美、香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快速增长,水产品、农产品等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力推动内资和外资并举招商,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74亿美元,增长207%,比预期目标高107个百分点。

  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67亿元,增长192%,比预期目标高32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87%和202%,县以下的增速比县及县以上高15个百分点。受国内国际市场能源、粮食等价格波动影响,全市物价总水平呈窄幅波动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下降13%。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预计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6615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093亿元,增长188%。全市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冶金钢铁、机电等五大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七成以上。“双转移”承接产业转移辐射工作扎实推进。全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投入资金229亿元,开发土地15万亩,投产和在建项目80个,引进了华润和海螺水泥、汉能LED、LOW-E节能玻璃、致富皮革、镍不锈钢等项目。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五金刀剪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五金刀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海洋产业、春砂仁、南药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专利申请量达949件,增长93%,保持粤西地区领先地位。

  预计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41亿元,增长143%。房地产、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049万平方米、销售额28亿元,分别增长392%、509%。全市接待游客6534万人次,增长161%;旅游总收入35亿元,增长16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9%;贷款余额2239亿元,比年初增长414%。

  (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粮食总产大幅增长

  预计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958亿元,增长5%,比预期目标高1个百分点。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29万亩,总产量703万吨,分别增长21%和12%。蔬菜种植面积885万亩,南药种植面积184万亩,花卉种植面积51万亩,蚕桑81万亩。渔、林、牧业稳步增长。渔业总产值742亿元,增长65%;林业总产值29亿元,增长31%;畜牧业总产值387亿元,增长43%。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新提升。新增3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个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整治农田面积近5万亩,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新增省级村庄规划试点90个,17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全部动工建设。

  (五)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大力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37个减少为25个,精简比例达32%,涉及调整、撤并、整合的政府工作机构26个,调整比例达70%。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22项,其中许可类138项,非许可类84项,减幅分别达277%和565%。全市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49项,改变管理方式事项31项。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出台了《阳江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阳江市建设项目储备库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审批管理制度。国企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以及岗侨区、高新区等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得到有效改善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105所义务学校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实施扩建9所高中学校,新增高中学位10768个,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0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考取得历年最好成绩。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市技工学校晋升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阳江市第一中学、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防治甲型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工作扎实推进,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规划建设进展顺利。人口计生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32万人,新增转移劳动力7万人,其中向珠三角地区输送农民工及技校学生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9%,全市8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增长96%,比预期目标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64元,增长8%,完成预期目标。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政、统计、人防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有新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民生得到有效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定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经贸形势比较严峻;全市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扩大投资面临一定困难;全市扩大招商引资、平衡财政收支、增加银信贷款、改善民生条件,提高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水平等工作仍需加强。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计划、谋划“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粤西地区振兴发展,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市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做好新一年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提出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农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总产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协调。建立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制度,明确目标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加快推进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试行办法》,按照“能上则上、能快则快”的要求,按规定时限办结审批事项或出具支持开展前期工作的意见。各地、各部门对重点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阳江核电、云阳高速公路、市中医医院、海螺水泥等15个2010年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和45个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实施。

  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全市45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2亿元,比2009年增加26亿元。根据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分工,认真抓好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资金筹措、施工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做好协调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推动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确保阳阳高速公路、国家五金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市中医院新院等5个投产项目如期投产,阳江核电、华润水泥、海堤加固达标等13个续建项目加快实施,广东西部沿海铁路阳江段、市一中迁建、“一河两岸”改造等27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动工。

  进一步做好投资项目储备管理工作。大力推动云阳高速罗定至阳春段、漠江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东平国家中心渔港建设等45个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做好项目储备管理,努力提高储备项目质量。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谋划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及早上报一批投资储备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盘子”,争取中央和省的各种资金支持,形成“在建一批、在谈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大力做大工业堆头,努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打造广东新能源基地。大力推进核电、火电、风电等在建项目建设,千方百计争取阳西电厂3、4号机组、南方电网公司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首期60万千瓦机组尽快上马,积极配合推动中广核与大唐能源合作建设阳西核电项目,争取省在我市布点建设核电产业园,加快推进海陵、阳东、阳西等风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等环保清洁新能源。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充分发挥我市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钢铁水泥、船舶修造、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海洋生物等临港工业,积极承接国内外石化下游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华润水泥粉磨站、昊天化工30万吨氯碱、10万吨氯化石蜡、阳西丰头船舶修造基地、嘉吉粮油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形成临港产业集群。

  优化发展传统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五金刀剪、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建材、家具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区域特色品牌,进一步做大我市传统产业存量。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用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增量来稀释传统产业的比重。突出抓好科技创新的五金刀剪产业、环境友好的新型水泥建材工业,以及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工业,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双转移”工作再上新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招商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对招商项目实行领导包干抓落实,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突出“大招商、招大商”,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着力引进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关联度大的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国内外阳江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全面加快各县(市、区)省级产业转移园建设。高新区计划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亿元,开发土地面积6000亩,引进项目60个。进一步加强与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上的合作,探索采取“飞地经济”及共建共赢、利益共享等开发方式,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积极推动“东融西联”区域合作。按照“主动融入珠三角、服务珠三角、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借鉴珠三角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加强与珠三角各市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促进珠三角产业向我市转移。继续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完善市、县、镇三级培训网络,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输送农村劳动力到珠三角培训就业和本地园区就业。积极参与粤西4市区域合作,主动参与东盟及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强化出口目标责任制,用足用好用活各项鼓励出口政策措施。扶持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五金制品、水产品、家具、纺织品及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巩固北美、欧洲、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四)大力做优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发展旅游业。发挥“南海Ⅰ号”品牌效应,大力发展以海陵岛为龙头的滨海特色休闲度假产业,打造“碧海银滩·船说阳江”滨海休闲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海陵岛海韵大酒店、南海湾大酒店、龙泉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大力整治旅游环境,加强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强化旅游区域合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商贸物流业。科学调控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城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购物中心等现代流通业,加快建设阳江港物流园区,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专业市场,增加城乡商业网点。大力发展具有阳江特色的餐饮服务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需求。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完善对低收入困难群体转移支付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积极培育住房、旅游、汽车、教育、文化、体育、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等工程,推动城乡消费持续有效增长。实施“农村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活跃农村消费市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信用消费和网上消费。

  (五)大力做强现代农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优质粮、蔬菜、水果、南药、花卉、蚕桑、海洋渔业、现代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粮食、水产品、畜产品和绿色特色食品等四大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地理标志产品,创建和培育农业品牌。加快基本农田改造,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堤加固达标,开展漠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抓好400公里农村公路和10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六)加强城乡规划及交通建设,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南新区、“一河两岸”等建设,做好漠江路等市政道路美化、绿化、花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严格修编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地区空间布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内部需求持续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工作。大力加强做好土地储备工作。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打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深水大港、通用机场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为目标,加快推进云阳高速公路、阳江港5万吨级泊位、10万吨航道疏浚工程、325国道改造、沿海一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对接珠三角、衔接大粤西乃至大西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市域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强污染防治,加强漠阳江、那龙河等生态敏感区保护。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宜居创业滨海生态新城。

  (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巩固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全员聘用制。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推动县镇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推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产权多元化进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组建新型金融机构,推进政府公共资源特许经营,大力争取银信资金和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深化价格体制改革,优化单一定价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

  (八)着力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财税收支管理,严格依法征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监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扩大就业,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着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确保全市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在全市积极铺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全面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扶贫工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持山区老区加快发展。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医疗救助标准、困难家庭救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快推进市一中迁建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工作,完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继续完善计生工作机制,提高计生服务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粮食储备库建设,保障粮食战略安全。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平安和谐阳江。认真开展我市“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把握发展重点,突破发展难点,打造发展亮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我市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版权所有?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阳江市大数据发展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62564号-1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