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昨日召开的我市创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6个创卫特别贡献单位、52个创卫先进单位、53个创卫先进挂点单位、12个创卫先进社区、244名创卫先进个人、30 名创卫热心市民、10名创卫优秀志愿者获通报表彰。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基层的5名创卫先进个人和1名创卫热心市民,听他们讲述有关创卫的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城北保洁队队长黄桂思
每天起早贪黑保障辖区街道整洁
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是创卫的一项硬指标,也是市民感受最为直观的变化。创卫以来,我市众多环卫人员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为保障城市整洁付出了辛勤汗水。我市创卫先进个人、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城北保洁队队长黄桂思,就是环卫队伍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从25岁起,黄桂思就加入到我市环卫队伍,至今已整整28个年头,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环卫事业。2009年起,黄桂思开始担任城北保洁队队长,带领近百名保洁人员的队伍,负责城北内街4.5万户居民、215万平方米的清洁卫生。
“干环卫工作28年,最刻骨铭心的,还是创卫这5年。”黄桂思告诉记者,城北保洁队原来只有50多名环卫工人,创卫期间又聘请了40多名环卫工人,但面对创卫繁重的保洁任务和近乎“苛刻”的保洁要求,她还是时常感觉压力很大。
城北保洁队负责的区域,既有城中村又有大片城市新区,城中村住户密集、巷道窄、出租屋多,城市新区闲置地多,常有市民偷倒建筑垃圾或丢弃旧家具,保洁难度、强度都很大,是城区保洁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黄桂思硬着头皮上,带领保洁队伍起早贪黑劳作,使辖区环境卫生不断得到改善。去年8月至10月创卫攻坚期间,城北保洁队负责的区域环境卫生,通过了市里进行的50多次突击检查、3次省检和国检暗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年四季都不关机,而且最怕手机没电,每逢节假日反而更忙。”黄桂思说,创卫期间,很多时候即使睡觉了,都要让家人帮忙盯着手机,生怕有环卫方面的事情没能够及时处理。从事环卫工作28年来,她没有与家人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假期。
再过两年,黄桂思就到退休年龄了,她说再苦再累都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黄桂思如今最大的期望,就是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理解、重视和支持环卫工作,共同努力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江城区城东街道金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钟平
千方百计整合资源打造“最美街区”
在昨日召开的我市创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江城区城东街道金湾社区获评创卫先进社区,金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钟平获评创卫先进个人。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的是金湾社区在短短数年间发生的两个“变”:社区居民从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消极对抗,到主动配合、参与社区建设的转变,社区环境从过去脏乱差的典型,到成为市民心目中的“最美街区”的蝶变。
三年前,我市创卫工作全面铺开,钟平来到金湾社区上任。当时,社区内的五马归槽小区,有8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地,原本已硬底化的五马归槽六街被居民铺上泥土种菜,杂草丛生,“四害”横行。社区内的华侨新村小区公园设施破旧不堪,到处脏乱差的景象。“当时看到这种情况,心情很沉重,压力特别大。”钟平说。
社区缺钱也缺人,单靠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创卫任务,钟平决定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整合各种资源,推进社区环境整治。“社区对接了每个职能部门,还有市里安排的创卫挂点单位,这些都是社区可以争取的资源,但前提是社区自身要主动积极,做好各种对接服务工作。”钟平说。
在钟平的主动积极奔走下,华侨新村公园先后得到了文体、城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两次升级改造,环境焕然一新,在市创卫办与阳江日报社联合举办的评选活动中获评“最美街区”。在市信访局、阳江核电等挂点单位的支持下,五马归槽小区的闲置地建成了公园,六街公共巷道经过清理已还路于民,成为全市创卫病媒生物防制的亮点。
整治社区环境,对钟平来说,除了各种奔走协调的劳累,最难的就是常常要挨家挨户与居民沟通。好在随着创卫工作深入推进,居民也从最初的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到主动配合、参与社区建设。经过持续数年努力,金湾社区顺利通过了病媒生物、健康教育、六小场所、爱卫评估、重点饭堂等五项国家创卫综合评估,深得居民群众好评。
◎市工商局市场科科长张剑锋
“扮靓市场是对群众最好的交待”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我市创卫“十大工程”之一。2015年9月,正值创卫进入关键时期,张剑锋调入市工商局市场科。这名“市场新兵”却成为此项工程的主力,手把手督促30个农贸市场一个个实现从“脏、乱、差”到“洁、整、亮”的大变身。
“农贸市场基础差,升级改造需要不少资金,少则六七十万,多则200多万,对于市场开办者来说是不小的数目。”张剑锋回忆,由于资金短缺,有的市场不响应不配合,有的即使动工改造也被迫中途停工。他一边奔走于各个市场之间做思想工作,一边向局里、市创卫办反映、沟通,商讨解决方案。
同时,又一大顾虑束缚着市场开办者的手脚。原来,市场周边流动摊贩乱摆乱卖现象严重,影响市场的经营效益,钱投入了没有回报怎么办?张剑锋于是牵头联合城管部门,对乱摆乱卖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得到各个市场的拥护。“市场开办者是商人,也是市民群众,他们的利益也必须维护。作为职能部门,我们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张剑锋说。
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复杂,包括21项硬件和12项软件建设标准。为避免二次返工、加重市场开办者的经济负担,张剑锋每天泡在市场现场办公,邀请农业部门、商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带着市场开办者巡查全场,挑毛病、给出改造意见,直到每一处都达标。从城北的和兴市场到城南的顿钵市场,从城西的麻演市场到阳东的洪源市场,30个农贸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如今,建成区内市民的“菜篮子”不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秩序混乱,换上了整洁干净、经营有序的新模样。每每走访,看着买菜市民心情舒畅,再也不用捂鼻子、挑地走,张剑锋心里满是成就感。他说:“作为市场监管人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安全监管科副科长杨光志
辛苦换来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安装有风帘机、灭蚊灯,师傅戴着口罩、帽子工作,工作人员健康证明、食品流通许可证等信息公示,厨房内整洁干净,“三防”设施齐全……如今,大街小巷遍布的小餐饮店旧貌换新颜,市民用餐比以往更加放心。作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安全监管科的骨干,杨光志为自己和同事多年的努力而感到十分欣慰。
“三小”行业整治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小餐饮店的整治尤为困难。截止今年2月,创卫建成区共有小餐饮店2359间,完成整治1472间,完成率62.4%。“小餐饮店不仅数量多、分布密集,而且基础差、易反弹。”说起这个整治成果,杨光志直言“来之不易”。创卫工作启动,他参与制定了我市小餐饮创卫整治标准,和同事们走街入户,指导整治。
“小餐饮店多是小本经营,升级改造都需要花钱,经营户在想法上过了不这关。我们盯着,他们规范操作,等我们走了他们又变回了原样。”尽管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工作局面仍难打开,杨光志和市局、分局同事们于是分成七个大组,对应建成区七个片区进行网格化监管。他不仅负责南恩街道约30间“三小”行业、50间中型以上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的整治工作,作为副科长的他还统筹了建成区所有小餐饮店的整改技术指导工作,担子十分重。
“思想观念和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日养成的,必须每天常抓不懈,食品安全才能得到长久保障。”深知此理,杨光志几乎将每一间的情况印在了脑子里,一店一策,从软硬件升级到日常操作,挨家循回检查,苦口婆心给经营户讲道理,像鲶鱼一样督促着他们改进提升、养成好习惯,打造出了示范点、示范街、示范片,以点带面攻破了小餐饮店的整治难题,补齐这块创卫短板。
无数个昼夜换来小餐饮店的蜕变,杨光志说:“一些人的辛苦换来千千万万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值得。”
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市场扮靓了,才是对群众最好的交待。”
◎阳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林进勇依法拆除违建保障城市美观有序
“获得先进个人荣誉,对我是一种鼓舞,也是对我们队伍在推进创卫工作的最大安慰。”刚拿到创卫“先进个人”荣誉证书不久,就匆忙赶回工作岗位的林进勇对记者如是说。
林进勇今年41岁,是阳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虽是从2016年1月才到岗负责拆违工作,但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执法队伍搜寻各个违章建筑点,并依法逐一拆除。面对形色各异、状况百出的拆违现场,他始终保持临危不乱,从群众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将一个个危急局面圆满化解,既做到合规执法,也不失温暖人情。
去年8月,林进勇按照局里各项创卫工作的部署,负责带队到阳东工业园内拆除面积达5万多平米的违章建筑。“园区内有各类违规违建、占路占街的钢构雨棚和房屋,涉及到的企业有几百家,群众也有几百户,住户基本上都不肯搬,按照任务我们必须在半个月内拆完。”时间紧,任务重,林进勇迅速组织十几家拆迁公司和100多名工作人员,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与有关群众协调沟通。
林进勇回忆,当时一些人坐在自家门口不让施工队伍进去,甚至还出现拿刀抗拆的过激行为,“我耐心跟他分析利弊,其实群众自己心里知道是违法建筑,就是不愿意接受,害怕我们弄坏家里的东西。后来我承诺拆迁不会弄坏他的家具,帮助他把东西搬出来,并且送到他想要去的地方,群众的情绪才缓和下来。”他说。
十余天后,待所有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拆迁的多部钩机、吊机和大量人力迅速联动,平日里要花上半年时间才能拆完的违章建筑,因领导重视,队员积极,他带领创卫工作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在十几天内就完成了任务,占地少则几十平米,多则1000多平米的各类违章建筑物一律被清除。
◎江城区城南街道马福社区居民关德开
不顾大病初愈热心投身创卫工作
手捧那本红得鲜艳的荣誉证书,面对记者的镜头,72岁的关德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打开证书,粉红的扉页上清楚写道:“关德开同志积极支持和参与阳江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被评为创卫热心市民。”
关德开是江城区城南街道马福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虽自嘲“文化水平低”,但自小就热心助人,15岁开始出海跑船,心胸宽广、乐善好施的他每逢遇人有困难时,总是不遗余力提供帮助。创卫期间更是无私付出,为我市成功晋升为国家卫生城市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4年3月的一天,关德开突发脑血栓,后来住了半个月院才回家。疗养期间,正好碰上他住所的马洲路要施工翻新。推进我市创卫工作,美化市容市貌,这条路顺利完成,正是我市在大大小小角落里发扬全民创卫良好风气的一处缩影。因为有关德开的帮助,修路队伍按时按质完成了施工任务。
“马洲路这条路烂了几十年,翻新路面和地下水管要挨家挨户做工作,我虽然身体不好,但自小在马洲路的祖屋出生长大,我也想出一份力。”在马福社区居委会的邀请下,刚出院不久的关德开上门耐心劝导那些不肯换水管的居民,历来人缘好的他赢得了居民信任,最终让工程队能顺利动工。
自2014年4月开工,他始终为修路工程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天,他都烧好水装入一个不锈钢保温桶内,将保温桶放在自家门前,保证那三四十名工人随时都有热水喝。只要工人有需要,关德开总是慷慨地供水供电,直至7月底马洲路焕然一新。
谈到曾经做过的一件件好事,关德开说实在不足挂齿,能够为创卫出一份力,自己也感到很高兴。
版权所有?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阳江市大数据发展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62564号-1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